火神派:超大剂量安全应用附子经验
导语:火神派,又称扶阳派,此派名医辈出,以擅用超大剂量附子等辛热药而著称。作为一个中医流派,其历史源远流长。那么,火神派医家为何能将世人所认为的毒性药物附子应用得如此出神入化呢?
本文提纲
提纲一:对附子的认识
提纲二:附子的应用特征
提纲三:小 结
1. 对附子的认识附子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助阳之要药”,“回阳救逆第 一品药”。张景岳将附子、人参、大黄、熟地黄共列为“药中四维”,即治病保命之要药。郑钦安善用附子、四逆辈,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火神派医家及传人在临床应用中认识到附子的重要性,祝味菊称“附子为百药之长”,唐步祺认为“附子为热药之冠”,李可尊“附子为药中第 一大将”,卢崇汉视附子为“扶阳第 一要药”。著 名中医学家恽铁樵云:“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形象概括了附子临床应用特点。
扶阳派医家敢于大剂量应用附子,在于他们对附子的毒性有独到的见解。卢崇汉关于附子毒性认为:所有的药都有毒性,不单是附子,用得好就治能病,用不好就害人,没有中间的路可走。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里谈到:“凡物性之偏处则毒,偏而至无可加处则大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性的偏寒、偏热、偏温、偏凉都是毒。偏的小则有小毒,偏到大无可加有大毒。这样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附子为扶阳的第 一要药,是因为它有大毒,偏到了大无可加,而附子的这个偏,这个大毒,正是他回阳救逆之所在。认识到这点后我们就要很好地应用附子的毒性,正如祝味菊所言:“附子是心脏之毒药,又是心脏之圣药。变更附子的毒性,发挥附子的特长,医之能事毕矣”。
2. 附子的应用指征火神派郑钦安认为阳虚是附子应用的重要指征,同时总结出辨别阴阳的标准,广泛倡导大剂量应用附子,是对附子应用的一大发展。张存悌教授为方便起见,以“舌脉神色口气便”为纲,将郑氏阴阳辨决归纳为:
①舌,青滑或淡白,满口津液;
②脉,脉息无神,浮空或细微无力;
③神,其人安静,目暝倦卧,声低息短;
④色,面色唇口淡白;
⑤口气,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
⑥便,二便自利。
云南吴佩衡教授浓缩了郑钦安的辨证要诀,总结出阴阳辨证十六字要诀:阴证——身重恶寒,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兼见口润不渴或喜热饮,口气不蒸手。阳证——身轻恶热,张目不眠,声音洪亮,口气臭粗;兼见烦渴喜冷饮,口气蒸手。而在临床应用时,吴氏又简单根据“渴喜热饮”或“口气不蒸手”两大特点判断阴证,起用大剂附子,治愈诸多病证。
吴佩衡之子吴生元教授认为:阳虚与阴寒证是应用附子的适应证,主要包括虚寒泻利、体虚感冒、慢性咳嗽等17个方面。
范中林先生注重舌象认为:凡“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灰腻、白滑者”,即“舌无热象者”为应用附子的指征。
山西名中医李可先生曾提到:对于阳虚的病证,只要拿准舌象,应用附子就没有问题。
火神派医家众多,对附子应用指征虽各说所一,但都不离郑钦安阴阳辨诀的思路与方法,从扶阳思想入手,投用附子而起大症。
3. 小 结火神派在近现代,乃至当代仍有很多人传承、实践,在现代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如过食生冷寒凉损伤阳气,或由于加班、应酬等熬夜,造成睡眠严重不足,阳气不能休养生息,导致人体阳气的虚衰。加之近代西医学对中医的巨大影响与冲击,临床上医者背弃辨证论治原则,将西医指标与中医辨证等同,误用苦寒药物,滥用抗生素、激素,造成现代疾病“阴盛阳衰”的基本态势。张存悌将导致阴盛阳衰态势的原因归纳为9条:“①伤于寒者仍多;②中医西化的影响;③滥用苦寒;④不求经旨,不辨阴阳;⑤过度劳倦,烦劳伤阳;⑥房劳伤肾;⑦睡眠不足导致阳气受损;⑧滥用抗生素、激素;⑨慢性病多发,阳虚者居多。”正因如此,扶阳派应用大量姜桂附等温热药物治疗阳虚病证,尤其是真寒假热等疑难重证的实例,对当代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于扶阳派应用附子,总结近年文献有以下规律:
1)适应证:以虚寒证为主的阴证(48.6%)。
2)用 量:大多超剂量应用(超《中国药典》规定的15g的方剂占72.4%),而且以超大剂量应用为多(小剂量占附子方的27%,中剂量占附子方28.6%,大剂量占43.8%)。阳虚轻证用小量;阳虚重证或实寒重证或用中下剂量起效慢,药不胜病者,用大量或超大量。初诊用小量,试效后加量,最 高可至450g(范中林经验),显效后减至小剂量。
3)配 伍:附子之毒包括其偏性之毒即辛热之性,以及药性峻猛毒烈可至中毒死亡之毒。配伍作用包括减毒、增效两方面。配伍中其善用药对,扶阳派医案中常用的附子药对有附子伍干姜、半夏、甘草及桂枝、生姜、肉桂、苍术为多。配伍与剂量相关,附子用量在1~29g,其与半夏、磁石、茯神、酸枣仁组成的“附子药对”(占虚寒证附子方剂比例达98.7%),主要治疗虚寒之证,附子可为君药,也可为佐使药,振奋阳气,助他药驱邪;附子量在30~450g时,与甘草、干姜、肉桂组成的“四逆药对”(占实寒证方剂比例达90%),主要治疗是实寒之证及虚寒重证,为方中君药。
4)服药反应:服药后出现“排病反应”或“正性反应”时,为附子有效量证。中毒反应:若为慢性中毒,可表现为皮肤的疔痈等;若为急性中毒,由轻到重可表现为麻、颤、乱、竭,需减量或停用,同时服用解毒药物,如绿豆、甘草、防风、蜂蜜等,水煎服。(注:附子为有毒中药,非专业人士切勿擅自使用!)